查看原文
其他

川渝今年确定开工16个重大项目!一文收藏全会精神解读!

四川工会 2022-12-15

7月10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在成都举行,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7月13日上午,“解读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负责人就全会主要精神、主要成果进行了解读。一起来看重点干货!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取得哪些成果,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省委新闻发言人、省委副秘书长张道平作出解读:



一是进一步凝聚了推动国家战略实施的思想共识。与会同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深了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意义、总体思路、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的认识理解,增强了服务国家战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进一步锚定了推动国家战略实施的目标方向。与会同志认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关键要找准战略方位、立足四川实际、强化功能支撑,全面落实党中央赋予的“一极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


三是进一步明确了推动国家战略实施的着力重点。党中央部署的7个领域的重点任务,既立足当前补短板、强弱项,又着眼长远打基础、增动力,项项都是关乎战略全局的大事要事,抓住了战略实施的要害和关键。省委《决定》逐一对表、细化落实,形成了我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举措。


四是进一步汇集了推动国家战略实施的强大合力。形成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勤劳之手、社会万千之手同向发力的强劲推进态势。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我们的目标定位和重点任务是什么?

↓↓↓



看干货

01


瞄准“一极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

着力7个领域重点任务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新闻发言人张道平介绍,全会强调,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关键要找准战略方位、立足四川实际、强化功能支撑,全面落实党中央赋予的“一极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


“一极”就是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统揽性目标。


“两中心两地”就是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支撑性定位。


同时,根据党中央部署的7个领域的重点任务,省委《决定》逐一对表、细化落实,形成了我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举措,明确提出围绕交通物流、产业体系、协同创新、生态环保、体制机制、对外开放、公共服务等领域重点任务合力攻坚。



看干货

0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一干多支”

要实现“三个统一”



“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之间内在联系在哪里?怎样实现统筹推进?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


对此,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省委改革办副主任古智猛的回答是,“一干多支”作为省级层面的区域战略,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战略目标上高度契合、内在要求上高度统一、发展路径上高度一致。统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关键要做到“三个统一”。



第一,持续提升成都发展能级,把做强主干功能与发挥极核作用统一起来。这既有利于增强成都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有利于促进成都和重庆相向发展,共同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


第二,着力壮大区域中心城市,把培育全省经济副中心与打造成渝地区发展次极核统一起来。无论是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还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都需要一批具有较强支撑力和带动力的区域中心城市,推动整个区域发展实现“水涨船高”。要把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作为战略性工程,既借势借力深化与成渝双核的协作配套,又苦练内功提升要素集聚能力,以此带动成渝地区中部崛起、南翼跨越、北翼振兴。


第三,加快做优重要节点城市,把促进干支联动与强化功能协作统一起来。省内重要节点城市各具特色、各有优势,是“多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更大空间尺度看,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还有哪些建设规划、重大项目?

↓↓↓



看干货

03


四川将布局建设

超过100个科技创新重大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以重大规划、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改革为抓手,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布会上,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邓长金透露,推动国家重大战略落地见效,我省将重点抓好重大平台建设。



目前,我省正以天府新区100平方公里左右为核心区域,培育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启动建设新型空间光学、超高速轨道交通等一批世界科技前沿的重点项目,争取布局先进核能、西部光源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下一步将以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牵引,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都科学城、绵阳科技城等高能级创新平台为核心载体,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100个以上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创新应用场。



看干货

04


建设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

成渝两地1小时畅达


邓长金在发布会上还介绍说,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四川要规划实施一批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重大项目。其中,铁路大通道建设发挥着重要的先导性作用。目前全省在建铁路里程超过1650公里,铁路运营里程突破5200公里,进出川通道铁路达到11条。


下一步,将聚焦“内联”,打造轨道上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力争今年开工建设成渝中线高铁,完成成渝高铁提质改造,实现成渝两市1小时畅达;加快建设川南城际铁路内自泸段,积极推进绵遂内、雅眉乐自铁路前期工作,实现成渝两市至区域内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加快推进成都外环铁路前期工作,优化完善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实现成都都市圈1小时通勤。


聚焦“外畅”,着力构建“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运输通道格局,加快建设成自宜高铁、成兰铁路、西成铁路、叙毕铁路、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开工建设成达万高铁,做好川藏铁路雅林段开工建设综合协调和服务保障工作,积极推进渝西高铁、隆黄铁路隆叙段扩能改造前期工作,启动广巴、达万铁路扩能改造前期工作。同时,还要加快推进一批高速公路、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



看干货

05


开放、共建川渝合力营造

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省商务厅厅长刘欣介绍,下一步,我们将在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发展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上下功夫、求实效。


为进一步发挥自贸试验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川渝将共建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打造双城经济圈战略性支撑性平台。



该协同开放示范区将聚焦差异化探索,实施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赋能放权、协同开放“三大攻坚”;强化系统集成、靶向突破,开展联动试验、对比试验、互补试验,不断释放自贸改革红利,持续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获得感。同时,积极整合两地市场要素资源,协同建设“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


刘欣透露,2019年,川渝两地进出口之和达1.4万亿元,商务部口径实际使用外资近60亿美元,仅次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内陆地区最大的开放型经济体量。


川渝两地商务部门此前已签订《共建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工作方案》,两地将致力于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更大力度实施立体全面开放战略,推动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看干货

06


力争2025年初步建成

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作为“两中心”的其中之一,“科技”在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作用尤其重要。发布会上,省科技厅副厅长田云辉提出,我省将促进创新资源集聚,加快建设区域协同创新体系。



在空间布局上,他表示,川渝将建一个“极核”一条“大走廊”、三条“创新带”。


将以成德眉资同城化为“极核”,一体化构建成渝科创“大走廊”,协同化打造成德绵乐广高新技术产业带、沿长江上游绿色创新发展带、川渝毗邻地区融合发展创新带。


在领域布局上,他介绍,将坚持与重庆求同存异,把“同”做成优势,把“异”做成特色。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形成川渝一体化发展态势。


在资源布局上,将落实“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推进创新要素在成渝地区合理流动,超前布局基础前沿研究,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怎么建?


田云辉表示,科技厅将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在国家科技部指导下,制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和实施意见,力争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35年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和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到2050年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他解释,这个科技创新中心并不是一个物理的概念,而是未来川渝两地将科技创新的要素等进行集聚发展。他同时表示,将进一步促进创新资源集聚,加快建设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并对全会创造性提出的西部(成都)科学城、绵阳科技城、重庆科学城打造“创新金三角”规划进行细化落实。


这还只是“第一步”。田云辉介绍,力争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和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到2050年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着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为主要承载区,以“一城多园”模式与重庆共建中国西部科学城,打造成渝绵“创新金三角”。


三城合力,打造成渝绵 “创新金三角”。各地如何分工?各有什么侧重?发布会上,田云辉介绍:


将支持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建设(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和新经济活力区、天府国际生物城、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布局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新型基础设施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推动成德眉资协同发展,带动打造创新型城市群。


将支持绵阳科技城依托军工科研院所和企业集中的优势,完善军民科技创新发展链条,打造全国领先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示范区。


将优化创新能力布局,支持省内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经开区、省级新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等融入西部科学城建设。


树立全球视野,利用全球资源开放创新,是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特征。


田云辉在发布会上表示,为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创新,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下一步将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合作。


加快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研发基地。积极引进外籍科技人才,开展在川外资研发机构认定工作,优化国外专家引进服务保障,提升国际技术合作的力度、广度和深度。



看干货

07


川渝将共建项目储备库

今年确定开工16个重大项目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邓长金在发布会上透露,川渝两省市将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项目储备库,推动实施标志性重大项目。


两省市确定了16个今年要开工的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包括:


成达万高铁、成渝中线高铁、渝西高铁、成渝客专提质改造等4个高速铁路项目


南充至潼南、内江至大足等7个高速公路项目


渝邻、遂潼2个快速通道项目


涪江干流梯级渠化双江航电枢纽项目、巴蜀非遗文化产业园及渝西川南综合物流园、成渝双城物流配送中心项目


总投资约3862亿元,目前正在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在年内实现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


下一步,将在交通、产业、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等领域再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项目储备库,加快前期工作滚动实施。在项目推进机制方面,推动建立川渝两省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机制,按月协调调度、全程动态服务,推动项目实施。



看干货

08


川渝将规划建设教育、医疗、文化

等领域“四大中心”


邓长金还在发布会上介绍,将按照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目标要求,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川渝两省市将规划建设“四大中心”——区域教育中心、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区域文化中心。


当前,正在重点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试点,推进公共卫生补短板,规划建设省公共卫生综合临床中心,全面提升区域内疾病预防救治水平。


同时,推进优质教育卫生资源下沉,促进养老、失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实现川渝异地门诊医疗直接结算,扎实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健全城乡公共安全体系,让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成色更足、质量更高。



看干货

09


四川将试点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

重大科研项目搞“揭榜制”等


发布会上,省科技厅副厅长田云辉还明确提出,我省将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此激发创新活力。


他谈到:具体将探索包括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科研事业单位区别于其他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其中两项备受关注: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揭榜制和经费使用包干制试点。


根据公开材料,重大科研项目揭榜制是指通过公开悬赏方式,组织社会力量揭榜攻关。这有利于调动全社会力量攻克四川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加快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至于经费使用包干制,则是相关项目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项目负责人自主决定使用。这使得科研经费的使用更灵活,让项目负责人有了更大的自由度,更符合“科学研究本身有一定不确定性”的规律。



来源:川报观察

记者:梁现瑞 李欣忆 张彧希 熊筱伟 陈碧红 罗之飏 王成栋

摄影:衡昌辉

编辑:徐梓岚

审核:黎昌明



猜你喜欢:

定了!这些费用,严禁收!丨新闻早资讯
省总工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

用劳动助力唱好“双城记”,用创造推动建好经济圈


电子邮件 | 250298668@qq.com

制作机构 | 四川省总工会新媒体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